有關太陽能熱水器的全部英文
1、輻射測量 radiation measurement 1.1 世界輻射測量基準 WRR, World Radiometric Reference
國際單位制體系中總輻照度的測量基準,其誤差小于±0.3%。 注:1)參見世界氣象組織氣象觀測儀器和方法指南。1983.9.1.3條。 2)WRR已被世界氣象組織采用,并于1980年7月1日起生效。
3)為確保長期穩定性,WRR有一個組用至少4種不同的直射太陽輻射計組成(稱為世界標準組)。它們保存在達活(瑞士)的世界氣象組織的世界輻射中心。 1.2 輻射表 radiometer 測量輻射的儀表
注:取決于儀表的結構,儀表的讀數將是輻照度或輻照量。 1.3 全輻射表 pyrradiometer
在一個平面上,測量2派球面度立體角內的全輻射的輻射表 1.4 總日射表 pyranometer
在一個平接收面上測量太陽輻照度的輻射表 1.5 太陽表 solarimeter
基于Moll-Gorczynski(摩爾—葛思佐斯基)的熱電堆設計的特殊型總日射表 1.6 分光總日射表 spectral pyranometer 測量有限波長范圍內的太陽輻射的儀表 1.7 直接日射表 pyrheliometer
用于測量法向入射的直射太陽輻照度的輻射表
注:在0.3μm到3μm波長范圍內,其光譜響應約為常數,其接收角應小于6°。 1.8 視場角 field-of-view angle
直射太陽輻射表的接收面中心和孔徑邊緣形成的幾何圓錐的全角度 1.9 地球輻射表 pyrgeometer 在接收平面上測量長波輻照度的輻射表
注:其光譜范圍與大氣長波輻射相近,差別甚微。地面輻射表的光譜響應主要取決于其接收表面防護罩所用的材料。 1.10 日照計 heliograph
記錄計及各種遮擋的太陽輻射達到一定強度時的時間間隔的儀表(WMO H0470) 注:直射輻照度的閾值為(120±24)W.m-2。(WMO 1981) 1.11 遮陽板 shade disk
可動的圓盤,安裝在距輻射表的接收器固定距離的地方,用來庶擋照到接收器上的直射太陽輻射 1.12 遮陽環 shade ring
與地球赤道平面平行的圓環,用來遮擋照到輻射表接收器上的直射太陽輻射 注:這個圓環必須按規定的時間間隔進行調節,以校正太陽赤緯季節性的變化。
2 輻射特性和處理 radiation properties and processes 2.1 吸收比α absorptance,absorption factor
一個表面吸收的輻射功率與入射到該表面的輻射功率的比值 注:對于單波長的吸收比或對于一個波長范圍的吸收比。 2.2 發射比ε emittance
一個物體的發射功率與同溫度下黑體發射功率的比值
注:1)這個術語經常與發射率交替使用(ISO 316.21.1) 2)對單波長的發射比或對于一個波長范圍的發射比。 2.3 反射比ρ reflectance,reflection factor
從一個表面反射的輻射功率與入射的輻射功率的比值。 注:對于單波長的反射比或對于一個波長范圍的反射比。 2.4 反照率 albedo
一個表面反射的太陽輻射(輻射能或光能)與入射到該表面的太陽輻射的比值
注:這是一個對特定表面(通常是地球或云)的平均太陽反射比,一般在技術應用中不推薦使用,要使用“反射比”這個術語。
2.5 透射比 τ transmittance,transmission factor 透過一個物體的輻射功率與人射功率的比值
注:對于單波長的透射比或對于一個波長范圍的透射比。 2.6 非選擇性表面nonselective surface
反射比、吸收比、透射比和發射比等光學特性對于短波和長波輻射均相同的表面,即光學特性基本上與波長無關的表面。
2.7 選擇性表面 selective surface
反射比、吸收比、透射比和發射比等光學特性與波長有關的表面
注:在太陽集熱器應用中經常使用在短波段具有高吸收比、在長波段具有低發射比的表面。 2.8 光學大氣質量 AM optical air mass
來自天體的光束通過大氣到達海平面的路徑長度的度量,以垂直方向的路徑長度作為參考 注:1)光學大氣質量隨太陽高度角和當地的大氣壓力而變化,大氣壓力隨著海拔高度而變化。對于太陽天頂角θz≤62°當地的大氣壓為p,p。是標準大氣壓,則AM=p/(p。 cosθz)。
2)應區分光學大氣質量和氣象學上表示的大氣延伸的“空氣質量”術語,氣象學上“空氣質量”的物理性質,特別是溫度和濕度,在水平面上只存在微小的和連續性的差異。
2.9 大氣衰減 太陽輻射衰減 atmospheric attenuation,attenuation of solar radiation 當輻射束通過大氣時,由于大氣各組分的吸收或散射,其功率密度的減少(WMO A2740) 2.10 散射 scattering
輻射與物質之間發生與波長有關的相互作用,使輻射方向改變,但總能量和波長仍保持不變 2.11 大氣吸收 atmospheric absorption
主要由于水汽.大氣氣體和污染物而產生的特定波長太陽輻射的吸收
3 室內和室外環境 indoor and outdoor climates 3.1 環境空氣 ambient air
貯熱裝置.太陽集熱器或有關的任何物體周圍(室內或室外)的空氣 3.2 風速 W wind speed(氣象學) 空氣速率
注:在當地的地平面以上10m的高度,用風速計測量風速,周圍地面環境是平坦和開闊的,也就是說任何障礙物和風速計之間的水平距離至少是障礙物的高度10倍。 3.3 環境風速 v surrounding air speed
在集熱器或集熱系統附近特定的地方測量的空氣速率
4 集熱器類型 collector types
4.1 太陽集熱器 solar collector,solar thermal collector 吸收太陽輻射并轉換成熱能,且傳送到經過的傳熱流體的裝置 注:不采用“板”(panel)這個術語,以免與光電池板相混淆。 4.2 液體集熱器 liquid heating collector,liquid collector 以液體作為傳熱流體的太陽集熱器
4.3 空氣集熱器 air collector,air heating collector 以空氣作為傳熱流體的太陽集熱器 4.4 平板集熱器 fiat-plate collector 吸熱體表面基本上是平板形狀的非聚光型太陽 4.14 菲涅爾集熱器 Fresnel collector
利用菲涅爾透鏡使太陽輻射聚集到接收器上的聚光集熱器 4.15 跟蹤集熱器 tracking collector
以繞單軸或雙軸旋轉的方式全天跟蹤太陽運動的太陽集熱器 注:分單軸或雙軸跟蹤兩種形式。 4.16 真空集熱器 evacuated collector 吸熱體和蓋板之間抽成真空的集熱器
注:這種集熱器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決干空間的真空壓強。
4.17 真空管集熱器 evacuated tube collector,evacuated tubular collector 采用透明管(常為玻璃管人在管壁與吸熱體之間抽成真空的真空集熱器 注:吸熱體可以由內管或其它形狀構成,以轉移熱能。
譯注:7.17的英文定義,應指真空集熱管(evacuated collector tube),而不是真空管集熱器。 4.18 條狀波形集熱器 venetian blind collector
使用可動葉片吸收或反射輻射能量的空氣加熱太陽集熱器.
5.集熱器部件和相關量 5.1.吸熱體 absorber
太陽集熱器內吸收輻射能并將這能量以熱量形式傳輸給流體的部件 5.2.吸熱板 absorber plate 基本上為平板形狀的吸熱體 5.3.接收器 receiver
聚光集熱器中zui終接受太陽輻射的部件,它由透過輻射的任何附加玻璃窗及吸熱體組成 5.4.采光口 aperture
太陽集熱器允許非聚光太陽輻射通過的開口部分
6 太陽加熱系統的類型 types of solar heating systms
6.1 太陽加熱系統 solar heating system 太陽集熱器及其它部件組成的輸送熱能的系統 6.2 只有太陽能系統 solar-only system 沒有任何輔助熱源的太陽加熱系統 6.3 太陽能加輔助能源系統
solar-plus-suppl ementary system
太陽能和輔助能源集成的太陽加熱系統,無論太陽能的供給多少,均可提供所需的熱能 6.4 太陽能預熱系統solar preheat system
在進人任何其他類型的水或空氣加熱器之前對水或空氣進行預熱的太陽加熱系統 6.s 直流式系統 series-connected system
流體直接從供給點通過集熱器加熱后進入貯熱裝置或帶輔助能源加熱器或使用處的太陽加熱系統
6.6 整體式系統ICS系統
integral collector-storage system,ICS system 太陽集熱器同時作為貯熱(水)裝置的太陽加熱系統 6.7 循環系統 circulating system
在系統運行期間,傳熱流體在集熱器和貯熱裝置或熱交換器之間進行循環的系統 注:循環是通過泵或風機或自然對流等方式進行的。 6.8 強制循環系統 forced—circulation system 利用泵或風機迫使傳熱流體通過集熱器進行循環的系統 6.9 熱虹吸系統 thermosiphon system
只利用傳熱流體的密度變化實現集熱器和貯熱裝置之間或集熱器和熱交換器之間進行循環的系統
6.10 直接式系統 direct system
zui終供用戶消費的熱水直接流經集熱器的太陽加熱系統
6.11封閉式系統
closed system,sealed system,unvented system 傳熱流體與大氣完全隔絕的系統 6.12 敞開式系統 open system 傳熱流體與大氣廣泛接觸的系統 參照開式系統9.14。
6.14 敞開式系統US open system US
符合9.13的敞開式系統或符合9.15的開口式系統 6.15 開口式系統 vented system
傳熱流體與大氣的接觸只限于給水箱和膨脹水的自由表面或通氣管開口的系統 6.16 緊湊式系統 close—coupled system 貯熱裝置鄰近集熱器安裝的系統
6.17 分離式系統 remote-storage system 貯熱裝置與集熱器分離開并相隔一定距離的系統 對照緊湊式系統9.16。 6.18 充滿式系統filled system
系統中集熱器始終充滿著傳熱流體的系統 6.19 回流系統 drainback system
作為正常工作循環的一部分,當循環泵停止時,傳熱流體從集熱器排放至貯熱裝置,而當循環泵重新運轉時,傳熱流體又將充滿集熱器的太陽熱系統 6.20 排放系統 draindown system
直接式太陽加熱系統的集熱器中排出不再使用的水,通常為了防凍
7 系統部件(除集熱器外)及相關量 system components and related quantities (other than collectors)
7.1集熱器回路 collector loop
用于將集熱器中的熱量傳輸到貯熱器的回路,包括集熱器、泵或風機、管路及熱交換器(如果有的話)
7.2 輔助熱源 auxiliary heat source
除太陽能外,用于補充太陽加熱系統的熱輸出的熱源 7.3 輔助加熱器 auxiliary heater 由燃料或電能供熱的器件或設備 7.4 附加能量 parasitic energy
在太陽加熱系統中,泵、鼓風機和控制器所消耗的電能 7.5節能率 fractional energy savings
使用太陽加熱系統節約的能量百分率。以太陽加熱系統中消耗的附加能源/常規加熱系統消耗的能源進行計算。式中假設兩系統采用相同常規能源,在規定時間內向用戶提供相等的、合適溫度的熱量。
7.6 太陽保證率 solar fraction
太陽加熱系統中由太陽能提供的那一部分能量除以系統的總負荷
注:必須給定系統中太陽能部分和任何有關的損失,否則不能單獨地確定太陽保證率。 7.7 太陽能貢獻 solar contribution 系統中由太陽能部分所提供的能量
注:必須給定系統中太陽能部分和任何有關的損失,否則不能單獨地確定太陽能貢獻。
8 非太陽能專用術語 non-solar-specific 8.1 時間常數 time constant
一個指數過程終值的63.22%所經歷的時間 8.2 傾角 tilt angle
水平面與指定平表面之間的夾角
8.3 方位 方位角 orientation,orientation angle
集熱器(或建筑物)的朝向,以其表面法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方位角表示 8.4 傳熱流體 heat transfer fluid 在系統內各部件間傳輸熱能的流體 8.5 等效長度 equivalent length
在部件中具有相同壓力降的管子或管道的直線段的長度 注:對于層流,等效長度是流量的函數
8.6 容水量 tank capacity,storage device capacity 貯水箱充滿時測得的流體的體積 8.7 取水流量 water draw一off rate 從熱水系統中取水的流量 8.8 負荷 load
提供給用戶的熱量,如以熱水的形式
注:由于在輸配系統中存在熱損失,因此必須指定熱輸送的位置,以便確定負荷。 8.9 熱電堆 thermopile
熱電偶串聯以提高測量小溫差的分辨率 8.10 準確度 accuracy
(測量儀器)測量儀器給出接近真值的能力 注:準確度是定性的概念。 8.11 準確度 accuracy
(測量)測量結果與真實值的接近程度 注:l)準確度是定性概念。
2)“精度”(precision)不能用于“準確度”。 8.12 可重復性repeatability
(測量儀器)在相同的測量條件下,對同一樣品多次測量,測量儀器重復給出十分相近示值的能力
注:可重復性可以用示值的離散特性定量地表示。 8.13 可重復性 repeatability
(測量結果)在相同測量條件下進行不斷測量,所得的結果之間的接近程度 注:l)這些條件被稱作“可重復性條件”。
2)可重復性可以用測量結果的離散特性定量地表示。 8.14 可再現性 reproducibility
(測量結果)在改變測量條件時,同一個測量結果之間接近的程度 注:l)有效的可再現性,需要說明改變的條件。 2)可再現性可以用測量結果的離散特性定量地表示。
有關太陽能熱水器的全部英文 0 本文被閱讀 3246 次
上一條:如何使用太陽能熱水器 | 下一條:太陽能施工工藝 |